官术网 > 历史军事 > 穿越时空之帝国时代 > 第十八章把辫子都剪了!

??

    “那指挥官的意思是?”皮特问道。

    “杀掉行么?”李伟毅面无脸色的说道。毕竟清军的俘虏自己要了也没用,而且还会浪费粮食,搞不好自己帝国时代3的基地还有可能会被发现。

    恰在此时,队列后传来嘈杂声,李伟毅一阵警觉,那是清兵俘虏的所在,在追击的时刻,很多落在后面的清兵干脆就丢下兵器,跪在地上求饶,而帝国红衣火枪兵似乎也是根据程序设定一样,只要不再反抗,就一律收容为俘虏。

    在帝国红衣火枪兵的眼里,俘虏就是俘虏,不管对方究竟是什么人,不管双方究竟结下了多么不可化解的仇恨。他们不会发怒,更不会sī自的因为仇恨而举起屠刀。

    不过李伟毅却有一点点希望那些帝国红衣火枪兵有时不要那么呆板,当他面对那一排排的俘虏,可算是头疼不已,他不可能在行军中带上这么一大群俘虏,更不可能把这么一群俘虏带到他所驻扎的地方,在实力不强的时候这么做,简直就是自寻死路,只要跑脱一个俘虏,就有可能暴lù他们的所在,更有可能暴lù离营地不远的城镇中心,那可是他在这个世界安生立命的根本啊。

    对清兵李伟毅没有多大的好感,当年满清兴起时,人口不过百万,军队不过十数万。明朝人口数千万,军队上百万。然而,就是这十万清兵入主中原,如入无人之境!“扬州十日”、“嘉定三屠”、血洗江南、岭南。屠江阴,屠昆山,屠常熟,屠海宁,屠广州,屠赣州等等。转战烧杀三十七载,方才初步平定中国。短短三十多年间,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(1623年)的5165万锐减至顺治十七年(1660年)的1908万,杀死汉人3200万,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二!

    天命九年正月,**哈赤下九次汗谕,清查所谓“无谷之人”(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汉人),并谕令八旗官兵“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”,“捕之送来”,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:“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(满语之谓汉人)”。这是公开的种族灭绝!

    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,**哈赤又指责汉民“窝藏奸细,接受札付,叛逃不绝”,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,带领士卒对村庄的汉人,“分路去,逢村堡,即下马斩杀”。作为第三方的朝鲜史料,《李朝实录》光海君十三年五月,也记载了辽东汉人的悲惨遭遇:“时奴贼既得辽阳,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,多至江边……其后,贼大至,义民不肯剃头者,皆投鸭水(鸭绿江)以死。”

    清军攻陷锦州后,也对全城居民三日搜杀,妇孺不免。

    满清除了对东北汉人大肆屠杀外,还对东北地区,被掠夺为奴隶的汉人疯狂虐待。在满清入关前,崇祯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,清军在畿辅、山东一带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余人,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,清军又“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”,被掠夺汉人总数,约100万左右满清入关后,继续劫掠人口。顺治二年八月辛巳日谕兵部“俘获人口,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。”这些被掠往东北的汉人奴隶,遭受了非人的虐待。大量自杀。康熙初年,“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”(每年都有不少于2000名汉人奴隶自杀),由此推算,仅自杀的汉人,在满清入关前后几十年间,就不下10万人。被虐待致死的,更不在少数。由于满清的疯狂虐待,大量汉人奴隶逃亡,“只此数月之间,逃人已几数万。”满清统治者为了制止逃往,强化其1626年颁布的《逃人法》,顺治皇帝,“有隐匿逃人者斩,其邻佑及十家长、百家长不行举首,地方官不能觉察者,俱为连坐”。顺治六年又改为“隐匿逃人者免死,流徙”、“再行申饬,自此谕颁发之日为始,凡章奏中再有干涉逃人者,定置重罪,决不轻恕”甚至投靠满清的大汉奸靖南王耿仲明,由于收留了逃亡汉人奴隶,也被迫自杀。

    满清一方面,虐待和屠杀东北汉人。另一方面,又害怕东北的汉人太多,会导致他们丢失“龙兴之地”,便在封禁地区修浚边壕,沿壕植柳,谓之柳条边。又名盛京边墙、柳城、条子边。顺治康熙年间(1644~1722)先后修建柳条边于辽河流域和今吉林部分地区。禁止民人越过边墙打猎、放牧和采人参。辽河流域的柳条边,南起今辽宁凤城南,东北经新宾东折而西北至开原北的威远堡,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,周长一千九百余里,名为“老边”,也称“盛京边墙”。又自威远堡东北走向至今吉林市北法特,长六百九十里,名为“新边”。由于满清的阻止,直到光绪时代,诺大的东北人口只有700万人口(多数也是来自山东和河北的汉人,或者被掠夺汉人奴隶的后代)。

    因此杀清军也只不过是想出出恶气,看着满地的清军李伟毅有点厌恶,他们当中真的是满族人的能有几个呢?大概一个也没有吧,全部都是汉人穿着清服头上扎着猪尾巴的汉人。

    “你们想要活命吗?”李伟毅面无脸色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想,大人请放过小的吧。”清兵一阵磕头。

    李伟毅冷笑了一下,放了你们?开什么玩笑放了你们等你们又回来打自己么?

    “我暂时不会杀你们,但是这不代表我会放了你们。”李伟毅阴森森的说道。

    跪在地上的清兵顿时发愣了,不放过我们?也不是杀我们?那他想干什么?跪在地上的清兵脑袋里面都疑问着。

    “来人把他们的辫子都给我剪了!”李伟毅突然说道。

    跪在地上的清兵顿时脸上的冷汗都流了下来,我的老天爷啊,辫子可剪不得啊,剪了辫子的话清朝人不管对方是不是功臣一律砍头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,无外乎满清入主中原,要求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。所以举国上下的爷们除了道士都得剃头。清朝以前,国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连指甲都不怎么剪,自然没有剃头这么一说,但是没有剃头不代表没有理发。古人虽然讲究孝道,但是民间总是很多宽容和权变。唐朝包容开放,男男女女对美的追求都特别极致。剪掉头发做发型,用假发做接发,剃掉眉毛重新画眉等等都是很司空见惯的事情。

    另外小孩子也是要剃头的,刚生下来要剃胎发,成年之前也要剃头,留个茶壶盖啊,双抓髻啊啥的,细究起来有点对少数民族不尊重,古代人认为小孩儿要贱养,所以给小孩儿起名儿都是猫啊狗啊啥的,剃个头,也是为了把小孩儿打扮成“胡人”的样子以示低贱,好让阎王爷不收,瘟病神不理。好养活。但是我认为主要还是为了卫生,小孩子经常在外面淘,很容易脏兮兮的,长头发打理起来太费功夫,不如剃了,好整理。

    而成年男人也不是一辈子不理发,古人认为长发及腰,就可以修剪了,因为太长的头发很难打理,就算结发髻也很不容易。还是不过理发是大事儿,须得选个黄道吉日,并且把剪下来的头发收藏起来或者焚毁,以示对祖宗的尊敬,顺便也防止被小人拿去做厌胜之事。

    除了理发,修面,刮胡等,也不是到清朝才有的,而是一直都有。

    此外清朝以前理发师最大的客户大家都应该知道——是和尚。

    但无论怎么说,清朝无疑是剃头理发行业大大蓬勃发展的时代,而满清皇帝的剃发令也无疑是最大的原因。按照满清的规矩,原本是要剃成正宗满清式的“金钱鼠尾”的,也就是整个脑袋全部剃光,只留脑后铜钱大一撮,结成老鼠尾巴一样的一根小辫儿。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,大概是因为常年游猎征战,剃掉头发比较方便。

    后来随着慢慢演化,人们对头发的热爱和对政治要求的恐惧不停的互相妥协,慢慢发展成了清朝中后期的发型,就是以耳朵为界,前半部剃光,后半部留着,结成一个大辫子。也有多往后剃一点,留出碗口大一块的。人们对辫子的追求也从原来的金钱鼠尾,发展到要粗,要长,要亮等等审美要求,特别讲究的,还要编红绳进去。富贵人家更是有辫坠,辫穗等等装饰品。

    而不留辫子的人大多数都已经在清朝前期已经统统被处决了,因为碍于满清的强大许多人就都留下了长长的猪尾巴,毕竟满清的刀只认辫子不认人。

(https://www.tbxsww.com/html/56/56657/15035361.html)


1秒记住官术网网:www.tbxsw.com.tbxsww.com.tbxsww.com